
寵物友善不是打卡和標籤,而是一場空間與責任的協調練習
給一位願意深究的學生記者的公開回信:
前陣子米爸收到一封來自政大《大學報》的信件。記者說,他們正在製作一篇專題報導,主題是「寵物友善餐廳是否真的友善?」
他們想從實際觀察、空間設計、飼主責任與制度不足的角度出發,讓社會對「寵物友善」這三個字有更深的理解。
看到信的當下,我其實很感動。不是因為被採訪,而是因為有年輕人願意把目光從表面拉高,看見這件事情背後真正該談的問題:空間設計、行為規範、社會共融,以及最根本的『飼主責任』。
於是我們展開了對話,也許這些回應會被整理進他們的報導,但我想先把這段過程記錄下來,作為給這位記者的回信,也希望能成為更多人重新理解「寵物友善」的起點。
寵物友善到底對誰友善
這幾年,很多商家打著「寵物友善」的名號吸引客人。但到底是對誰友善?
是對飼主方便?對寵物安全?還是對其他顧客能安心共處?
如果沒想清楚這個問題,所謂的「友善」,就很容易變成一場誤會的開始。
今年初,我們帶著三位狗老師到南投某間標榜「寵物友善」的餐廳尾牙。當時,隔壁桌的客人突然大聲說:「真沒水準,還帶狗來,毛飛得到處都是!」
這間店完全沒有動線規劃,也沒設區域分隔,結果就是:飼主以為友善,非飼主以為自己受冒犯,狗也在旁邊焦慮不安,大家心情都不好。
這不是特例,而是「制度與認知雙雙缺席」的結果。
空間設計不只是給人舒服
大多數空間設計,仍以人為中心。但對動物來說,空間的安全與否,往往決定他能不能安心。
常見的問題包括:
- 光滑地板會讓狗狗打滑、恐懼。
- 吵雜的聲音會讓他焦躁、緊張。
- 過於開放的空間容易引發動物之間的衝突。
而最常被忽略的,是「護食本能」。
有些餐廳提供寵物餐,看起來是貼心,但卻沒注意到:動物在吃東西時需要安全感,不希望被打擾。如果有其他動物靠近,容易引發緊張甚至攻擊。
隔間不是設計美感,而是保障心理安全。
甚至台灣許多寵物專屬的泳池,也都是以人為基礎在設計。周圍的浮誇裝飾,卻忽略了實際動物可能會發生的安全問題。
飼主責任才是真正的核心
空間再好,設計再細緻,如果飼主沒有責任意識,一樣會出問題。
「愛他,就帶他出門」是很多人相信的觀念,但事實上:
不是每隻動物都適合進入人類公共空間,也不是每一位飼主都準備好了面對那份社會責任。
有些狗狗沒有社會化,進入陌生環境就會緊張,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有些飼主則對自己的動物過於放任,任由他四處聞人、舔餐具、跳上椅子,甚至亂大小便還不清理。
這些都是衝突的根源,也是讓「友善」被社會質疑的原因。
「寵物友善」的第一步,不應該是「飼主友善」,而是讓飼主學會為自己的動物負責,並為彼此共處的環境設想。
政府與制度該不該介入
這是記者最後問米爸的問題。
目前政府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介入,因為寵物友善餐廳屬於私人營業空間,主管機關通常避免被指干預市場自由。
但這就表示政府沒有功能嗎?其實不然。
《動保法》第五條,其實明文規定:飼主應避免寵物攻擊、騷擾他人或危害動物本身安全。雖然條文存在,但執行門檻高、實務上幾乎無法落實。
《展演動物管理辦法》也早已存在。若商家飼養的動物是長期公開展示、吸引顧客,其實早已構成展演條件,應受管理。但多數主管機關未積極執行。
然而問題不在於沒有法,而在於:
- 舉證困難(沒拍照、沒錄影就難舉報)
- 執法消極(多半採「勸導」處理)
- 沒有預防性規劃(不像交通違規有固定稽查)
事實上,我們不見得需要政府強制立法規範每間店的空間設計,但至少可以建立一套社會共識,讓業者與飼主知道什麼是基本責任。
就像米爸一直以來的碎碎念、這篇報導的出現,能讓更多人開始討論與關心,也就是一種改變的開始。
給願意深入的人一點掌聲
這段過程中,我最想說的,其實是對這位記者的讚賞。
她沒有停留在「哪家店有寵物餐」這類表層問題,而是願意問:「這樣的空間真的對動物好嗎?對其他人公平嗎?我們還缺什麼?」
這些,才是我們應該不斷討論的事。
社會的進步,不是因為口號喊得多響,而是因為有人願意在混亂中走得比別人多一步,看得比別人深一層。
寵物友善不是一張照片,也不是一句標語,而是一場「學會共處」的社會練習。
願我們對動物的「友善」,真正來自於對所有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對人類需求的延伸。
不是「讓寵物更自由」,而是「讓飼主更有責任」,這才是真正的寵物友善社會。
相關
站外相關說明
站外相關使用Google搜尋自動產生,可尋找『寵物友善不是打卡和標籤,而是一場空間與責任的協調練習』相關資料或者圖片。如果網路資料過少,關聯性可能會非常的低。如需使用請點擊「查看站外相關」
查看站外相關
作者
檔案

- Travel of Rice 小米遊記
- 我是《Travel of Rice 小米遊記》的作者,大家都叫我米爸。
從年輕時期就投入網路應用與數位創新的領域,專長於社群機制設計與平台架構。過去曾以自己一手打造的原型系統,獲得資策會第1屆 IDEAS Show 評審獎第一名,並代表台灣前往國際舞台,勇奪 2008 DEMO CHINA「Demo God China」的優勝肯定。
這些年,我的重心從技術轉向教育。我與我最重要的女兒「小米」,一起投入由我在2014年發起的「FURKID 計畫」,希望透過教育與設計,真正降低台灣的寵物棄養率,也讓這個社會逐漸成為一個飼主與非飼主都能彼此尊重、包容共存的友善環境。
我相信,「寵物友善」不該只是方便飼主,而是要讓動物真正感到安心;生命教育,也不該只是摸摸動物、說說愛,而是要在孩子心中種下尊重生命的種子。這就是我和小米努力的方向。
小米遊記大事記要
最新文章
米爸碎碎念2025-05-07寵物友善不是打卡和標籤,而是一場空間與責任的協調練習
米爸碎碎念2025-04-02我們需要的,不是讓寵物更自由,而是讓飼主更有責任
米爸碎碎念2025-03-30別再只看認養率了,我們連「放養率」都沒人想碰。
米爸碎碎念2025-03-18誰都可以任意飼養動物,風險將由社會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