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校園巡迴
不需費用、不管距離、不限人數的生命教育行動
2018年,一個承諾,開啟了一場沒有終點的旅程。我們展開了全台(含外島)校園巡迴生命教育,堅持「不需費用、不管距離、不限人數」,以家人為主題、自我保護為基礎、飼主責任為核心,把生命的重量,帶進孩子的心中。
我們沒有政府長期補助,沒有企業固定資源,卻從不拒絕任何一所學校,即使只有兩個學生,即使要搭十小時交通,只為了讓孩子們有機會理解「尊重」與「責任」的真正意義。
截至2025年4月12日,這堂課已走過超過760場,從城市到離島,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開放給社區與一般民眾參加。無數孩子因此學會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也放下衝動飼養的念頭。這就是我們希望種下的「生命之種」。
我們傳遞給孩子的不僅是尊重和責任,更是生命的重量。我們渴望改變台灣寵物飼養的觀念,降低不當飼養和棄養,減少社會上因此而產生的對立,了解飼主責任的真諦,達到真正的寵物友善。
台灣面臨的困境,不該只是末端努力
台灣在動保的觀念上將許多資源,如金錢、人力、物資投入末端,例如:零安樂、收容、救援、TNR、餵養等等。但就像水龍頭一直流水,我們不去關掉開關,卻一直想辦法在下面接水一樣,結果這些社會資源什麼都改變不了,只變得越來越嚴重。
不僅政府預算提高,流浪動物數量也持續增加,並沒因為大量資源投入而變好。我們的同情和愛反而產生了更多的問題,例如:動保蟑螂,跟政府詐領輔助金、利用社會的同情心賺取豐厚的利潤。
前後端必須要平衡!過多的末端,不在乎前端,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只會造成更多的棄養和不當飼養,因為這些人不再需要背負生命的重量。總有人會幫他們擦屁股,不需要去擔心丟棄或放養在外的生命會有什麼下場。這是台灣面臨的困境,我們不自覺造就了一個「棄養天堂」。
因此,社會產生了更多對立:飼主與非飼主、動保與野保、家犬與浪犬、野生動物與流浪動物等。防止這些社會問題和減少末端的壓力,真正該做,能改變現況的是前端教育和法規。然而,對此真正在乎的人卻是社會上的少數。
事實上,一些先進國家已經為世界立下榜樣,那就是飼主責任和飼養資格取得。可是很遺憾的,我們的政治人物並沒意識到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台灣最大的問題是「誰都可以任意飼養動物」。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學習尊重自己和他人,飼主責任就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責任。經過飼主責任的學習,孩子們很快就能理解尊重他人和自己。這些觀念並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對孩童空談愛與包容和法律,連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感受的內容。
小米與米爸的旅程
在這條路上,小米去過全台最多學校的狗老師,與她的爸爸米爸,走過山林、跨過海峽,甚至曾因颱風受困外島,也堅持完成教學。
小米收過上百張感謝卡,有孩子畫畫送她,有老師留下眼淚擁抱她。她的出現,讓無數學生第一次把「狗」視為有情感、有記憶、有感受的「家人」。
這些事情媒體不感興趣,社會也不在乎。即使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堅定在這條路上。雖然社會大多關注動保末端,但我們堅信,真正改變台灣動保現狀的,只有飼主責任。


我們需要你,一起守護這場行動
這堂課,從來不是一場表演,也不是一份職業,而是一場從2018年開始,由一人一狗啟動的社會行動。我們不靠募款,而是靠少數人的支持、義賣、與行動延續下去。
如果你是老師,可以申請讓我們到你的學校分享;如果你是家長或關心教育的人,可以選擇贊助一場巡迴;如果你只是剛好看見了,也請你幫我們分享出去。
因為,每一份支持,都是讓這場行動繼續發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