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695
米爸碎碎念

我們需要的,不是讓寵物更自由,而是讓飼主更有責任

2025 年 4 月 12 日,北捷將再次推出寵物友善列車。這樣的設計初衷或許是好的,但我們是否停下來思考過:真正有觀念的飼主,在乎的是什麼?

我們認為,與其盲目推動「寵物友善」政策,更重要的是落實「飼主責任」,並建立社會共識與配套措施,避免造成對立、衝突和意外。

2019 年,我們曾提出「台鐵寵物友善車廂」的公共政策聯署,訴求並非讓所有寵物都能自由搭乘,而是推動「讓願意遵守飼主責任的飼主」擁有示範空間,建立三方共贏的環境。不幸的是,相關單位當時僅流於形式,缺乏後續實質推進。

從「飼主友善」走向社會對立?

這幾年來,我們不斷看到政策打著「寵物友善」的名義,實際上只站在飼主角度出發,忽略了動物本身的感受,以及其他乘客或公眾的權益。這樣的做法,其實更接近「飼主友善」。

如果沒有飼主責任的落實,開放公共運輸只會導致:

  • 非飼主的不滿與抱怨增加。
  • 社會對立加劇。
  • 最終友善政策反而被收回,對真正負責任的飼主更不公平。

或許我們可以思考,有多少場所原本歡迎寵物,最後卻因部分飼主失當的行為而被迫禁止?

友善不是口號,而是對細節的理解

以北捷這次的做法為例,文宣中出現「可與飼主一起在車廂內自由探索」的字眼,這樣的構想雖富創意,但是否考慮過以下問題?

  • 高峰時段,其他乘客的使用權如何保障?
  • 擁擠、狹窄環境下,動物會不會感到緊迫與不安?
  • 對短吻犬種而言,封閉空間會不會增加熱衰竭風險?
  • 在緊張狀態下鼓勵互動,真的對動物有益嗎?

我們也理解,這些文案與規劃,往往由非專業單位設計,最後再請專業人員(獸醫師、訓練師)背書。這樣的流程其實反映了政策推動的錯位。

國外的寵物友善好先進

事實上,國外能讓寵物不上籠搭車,是因為:

  • 寵物須通過穩定度評估
  • 飼主必須證明有能力控制寵物

但台灣目前並無類似制度。若我們缺乏基礎的飼主責任教育與制度設計,便貿然推動開放措施,只會引發更多爭議。

所以我們應該問的是:要先擴大寵物自由,還是先建立飼主責任的文化與示範機制?

真正的改變,從責任、教育開始

多年來,我們選擇進入全台校園,推動以「飼主責任」為核心的生命教育,陪伴下一代建立正確的觀念。因為我們相信,唯有從源頭改變,才能讓社會真正接納寵物,減少對立與誤解,讓動物能被尊重與善待,而不是當成娛樂工具。

與其一味要求寵物能上車、上飛機、進餐廳,我們更在乎的是「飼主是否有能力與責任,讓寵物在這些環境中裡被妥善照顧,並不造成他人困擾。」沒有飼主責任的「寵物友善」,最後只會變成社會對立的導火線。

我們需要的,不是「讓寵物更自由」,而是「讓飼主更有責任」。


贊助小米遊記

你可以購書幫助我們持續進行,不需費用、不管距離、不限人數《獨一無二的家人》校園巡迴生命教育。





相關


站外相關說明

站外相關使用Google搜尋自動產生,可尋找『我們需要的,不是讓寵物更自由,而是讓飼主更有責任』相關資料或者圖片。如果網路資料過少,關聯性可能會非常的低。如需使用請點擊「查看站外相關」

查看站外相關


作者

檔案

米爸
米爸Travel of Rice 小米遊記
Travel of Rice 小米遊記 的作者,網友稱呼為米爸。
精通社群操作及網路應用程式機制設計,一直在數位創新領域上努力。

以自己親自製作的網路創新平台原型,獲國內資策會第1屆IDEAS Show 第1名「評審獎」 及國際 2008年 DEMO CHINA 08優勝獎項「Demo God China」。

目前和女兒小米,持續努力著2014年設計的「FURKID計畫」,想要降低台灣的寵物棄養率,創造養寵物與不養寵物的人能互相尊重及包容的和諧環境。

小米遊記大事記要

評論

你還可以加入本平台相關社群和網友們互動

FB社團Line社群

支援 Google 帳號同步登入。
訂閱
通知
0 評論
舊的
最新 投票最多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