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動保「源頭」的認知,看社會價值的差距 11 - Travel of Rice 小米遊記
米爸碎碎念

從對動保「源頭」的認知,看社會價值的差距

台灣社會在動保,從上到下都搞錯一個重點了。不是不任意棄養,是不任意飼養。為什麼把任意飼養當成理所當然,然後去製造一堆問題?

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動物保護上的不同模式

先進國家因為長期的社會發展,在動物保護、生命教育和法規層面通常比較完善。對於他們來說,「不任意飼養」的觀念已經透過教育和媒體宣導深入人心,並且有嚴格的法律在約束。飼養寵物往往被視為一種嚴肅且長期的承諾,需要評估自身的經濟能力、生活環境和時間,所以源頭管理的認知相對成熟。​

而許多開發中國家則還在動物保護的初步階段。社會資源有限,多數人可能更關注於基本的民生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不任意飼養」的觀念還沒有普遍建立。人們可能基於一時興起、跟風或不了解情況就飼養寵物,導致後續的棄養、流浪動物問題層出不窮。他們可能更專注於解決已經發生的問題,例如收容所爆滿、流浪動物捕捉等,而忽略了問題的源頭。​

這種認知落差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模式:一種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一種則是在不斷地處理問題的後果。這也再次證明,社會的進步不只體現在經濟上,更體現在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社會責任的認知上。

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教育。

核心觀念與社會基礎

特徵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以台灣為例)
核心觀念源頭管理:把問題擋在門口,教育先行,法律落實。飼主先被教育,再被規範。後果處理:問題發生了才來補破網,大量收容、捕捉,卻忽略了源頭。
社會基礎公民教育扎根多年,社會責任感普遍,法律清楚。公民意識還在起步,資源有限,法律常形同虛設。
寵物飼養嚴肅承諾,不是隨便一時衝動。領養和購買都有完整流程,必須通過背景審核。一時興起就買或養,流行什麼就跟風什麼,結果棄養率高。
處理模式根本解決:晶片強制植入、繁殖規範、飼主教育、甚至考試才能取得飼養資格。被動應對:大量收容、捕捉,卻缺乏教育與制度,問題像滾雪球。
飼養資格嚴格審核。像德國,要養狗必須考「狗主考試(Hundeführerschein)」,確保你了解行為、需求與責任。沒有資格,就不能養。幾乎零門檻。任何人都能買或領養,沒有任何評估。飼主責任往往停留在口號。
棄養處罰法律嚴懲。像瑞士英國,棄養動物可能面臨高額罰款(最高可達數十萬新台幣),甚至判刑。這才真正形成嚇阻力。輕描淡寫。很多地方棄養沒有罰則,就算有,也是象徵性罰金,幾乎不痛不癢。
社會關注教育、法律、責任。飼養就是家人承諾,不容輕忽。以處理流浪動物為主,往往是治標不治本。飼養有時僅是潮流。
手機操作時,表格可以左右滑動。

補充說明:

  • 德國:飼主必須通過筆試與實作,了解狗的需求與行為,才能合法養狗。
  • 英國:根據《動物福利法》,若惡意棄養或虐待動物,最高可判5年徒刑,並處以無上限罰金
  • 台灣現況:雖然《動保法》有規範,但罰則執行不力,棄養成本太低,導致流浪問題一直無解。

浪浪經濟(外溢經濟)的差別

特徵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以台灣為例)
浪浪經濟不普遍或受嚴格監管:不容許把動物的痛苦當成產業鏈。團體與商業行為必須透明,接受監督。普遍存在:政客、部分動保團體、甚至商業結合成利益鏈,從流浪問題賺取資源。問題反而成為「生意」。
資源流向投入教育、絕育、醫療,目標是讓問題減少。資源經常流入灰色地帶,用於政治或私利,真正解決問題的比例極低。
社會進步衡量看重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動保是社會成熟的指標。經濟優先,生命次要,讓「浪浪經濟」有了滋生的土壤。
手機操作時,表格可以左右滑動。

生命教育的落差

特徵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以台灣為例)
教育核心尊重生命為主體:強調動物是有感受的個體,理解需求與權益,而非單純作為生命教育的工具或體驗。以人為中心:把飼養動物、接觸動物視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常流於「體驗」層次。
教育內容將『責任、倫理、法律、動物行為』納入課程,讓孩子理解動物需求與飼主責任。強調互動與參與,例如校犬計畫、餵養或撫摸,容易誤解為等同生命教育。
制度結合法律和制度結合,確保孩子學到的不只是理論,而是落實到生活的責任。缺乏法律支持,活動多半是一次性或零散計畫和校園方案。甚至因為講者觀念落差,或內容多為末端相關,難以落實責任教育。
教育效果孩子能理解「沒有責任的愛,是傷害」,將動物視為獨立生命。因此更容易延伸到尊重自己、他人與環境。容易造成錯誤觀念:摸動物、接觸動物、餵食動物,就是尊重生命。例如孩子學到的是如何摸狗,而不是如何尊重狗的需求。
手機操作時,表格可以左右滑動。

補充說明:

  • 德國:飼主必須通過筆試與實作,理解責任與行為後才能合法養狗。
  • 英國:動物福利法入課程,孩子從小學習「五大需求(Five Freedoms / Five Needs)」。
  • 北歐:倫理教育結合,反思飼養是否必要。

贊助小米遊記

不需費用、不管距離、不限人數的《獨一無二的家人》校園巡迴生命教育,是我們到全台、外島的校園,與學生進行的活動。讓無數孩子學會尊重動物感受、何謂飼主責任,放下衝動飼養的念頭。你可以幫助我們持續下去。





相關



你可以額外搜尋站外相關,使用Google搜尋自動產生,可尋找『從對動保「源頭」的認知,看社會價值的差距』相關資料或圖片。




作者

檔案

米爸
米爸Travel of Rice 小米遊記
我是《Travel of Rice 小米遊記》的作者,大家都叫我米爸。
從年輕時期便投入網路應用與數位創新的領域,專長於大型社群機制設計與平台架構。曾以自建的原型系統,獲得資策會第1屆 IDEAS Show 評審獎第一名,並代表台灣登上國際舞台,勇奪 2008 DEMO CHINA「Demo God China」的優勝肯定。

2014 年,我發起了「FURKID 計畫」一個以寵物為主體的網路社交平台。這個計畫其中一部分,希望透過科技與機制,推動生命教育、奠定飼主責任的基礎,真正從源頭降低台灣的寵物棄養率,並帶動「寵物友善環境」的長遠發展。

對我而言,「寵物友善」不是給飼主方便,而是讓動物能真正安心自在;「生命教育」也不只是短暫的感動或摸摸動物,而是讓孩子理解、尊重,並在心中種下責任的種子。這是教育,也是制度,更是未來社會的文化基石。

這一路上,我最重要的女兒 小米,一直與我同行。她陪我上山下海,走進校園,陪伴成千上萬的孩子,成為世界上到過最多學校、教過最多學生的狗老師,期間還獲得了2021親子天下的教育創新100。她不只是我的家人,更是這份信念最堅定的夥伴。

我相信:
沒有責任的動保,什麼都保護不了。
當責任落實了,友善環境與動物福利,自然會產生。

小米遊記大事記要

評論

你還可以加入本平台相關社群和網友們互動

FB社團Line社群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