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需要的,不是讓寵物更自由,而是讓飼主更有責任
2025 年 4 月 12 日,北捷將再次推出寵物友善列車。這樣的設計初衷或許是好的,但我們是否停下來思考過:真正有觀念的飼主,在乎的是什麼?
我們認為,與其盲目推動「寵物友善」政策,更重要的是落實「飼主責任」,並建立社會共識與配套措施,避免造成對立、衝突和意外。
2019 年,我們曾提出「台鐵寵物友善車廂」的公共政策聯署,訴求並非讓所有寵物都能自由搭乘,而是推動「讓願意遵守飼主責任的飼主」擁有示範空間,建立三方共贏的環境。不幸的是,相關單位當時僅流於形式,缺乏後續實質推進。
從「飼主友善」走向社會對立?
這幾年來,我們不斷看到政策打著「寵物友善」的名義,實際上只站在飼主角度出發,忽略了動物本身的感受,以及其他乘客或公眾的權益。這樣的做法,其實更接近「飼主友善」。
如果沒有飼主責任的落實,開放公共運輸只會導致:
- 非飼主的不滿與抱怨增加。
- 社會對立加劇。
- 最終友善政策反而被收回,對真正負責任的飼主更不公平。
或許我們可以思考,有多少場所原本歡迎寵物,最後卻因部分飼主失當的行為而被迫禁止?
友善不是口號,而是對細節的理解
以北捷這次的做法為例,文宣中出現「可與飼主一起在車廂內自由探索」的字眼,這樣的構想雖富創意,但是否考慮過以下問題?
- 高峰時段,其他乘客的使用權如何保障?
- 擁擠、狹窄環境下,動物會不會感到緊迫與不安?
- 對短吻犬種而言,封閉空間會不會增加熱衰竭風險?
- 在緊張狀態下鼓勵互動,真的對動物有益嗎?
我們也理解,這些文案與規劃,往往由非專業單位設計,最後再請專業人員(獸醫師、訓練師)背書。這樣的流程其實反映了政策推動的錯位。
國外的寵物友善好先進
事實上,國外能讓寵物不上籠搭車,是因為:
- 寵物須通過穩定度評估
- 飼主必須證明有能力控制寵物
但台灣目前並無類似制度。若我們缺乏基礎的飼主責任教育與制度設計,便貿然推動開放措施,只會引發更多爭議。
所以我們應該問的是:要先擴大寵物自由,還是先建立飼主責任的文化與示範機制?
真正的改變,從責任、教育開始
多年來,我們選擇進入全台校園,推動以「飼主責任」為核心的生命教育,陪伴下一代建立正確的觀念。因為我們相信,唯有從源頭改變,才能讓社會真正接納寵物,減少對立與誤解,讓動物能被尊重與善待,而不是當成娛樂工具。
與其一味要求寵物能上車、上飛機、進餐廳,我們更在乎的是「飼主是否有能力與責任,讓寵物在這些環境中裡被妥善照顧,並不造成他人困擾。」沒有飼主責任的「寵物友善」,最後只會變成社會對立的導火線。
我們需要的,不是「讓寵物更自由」,而是「讓飼主更有責任」。
相關
站外相關說明
站外相關使用Google搜尋自動產生,可尋找『我們需要的,不是讓寵物更自由,而是讓飼主更有責任』相關資料或者圖片。如果網路資料過少,關聯性可能會非常的低。如需使用請點擊「查看站外相關」
查看站外相關
作者
檔案

- Travel of Rice 小米遊記
- 我是《Travel of Rice 小米遊記》的作者,大家都叫我米爸。
從年輕時期就投入網路應用與數位創新的領域,專長於社群機制設計與平台架構。過去曾以自己一手打造的原型系統,獲得資策會第1屆 IDEAS Show 評審獎第一名,並代表台灣前往國際舞台,勇奪 2008 DEMO CHINA「Demo God China」的優勝肯定。
這些年,我的重心從技術轉向教育。我與我最重要的女兒「小米」,一起投入由我在2014年發起的「FURKID 計畫」,希望透過教育與設計,真正降低台灣的寵物棄養率,也讓這個社會逐漸成為一個飼主與非飼主都能彼此尊重、包容共存的友善環境。
我相信,「寵物友善」不該只是方便飼主,而是要讓動物真正感到安心;生命教育,也不該只是摸摸動物、說說愛,而是要在孩子心中種下尊重生命的種子。這就是我和小米努力的方向。
小米遊記大事記要
最新文章
米爸碎碎念2025-04-02我們需要的,不是讓寵物更自由,而是讓飼主更有責任
米爸碎碎念2025-03-30別再只看認養率了,我們連「放養率」都沒人想碰。
米爸碎碎念2025-03-18誰都可以任意飼養動物,風險將由社會承擔
米爸碎碎念2025-03-12動物保護社區化?沒有責任的動保,什麼都保護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