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2021-03-22
【新聞來源:小米遊記】




校犬計畫立意良善
不是將收容所的壓力轉嫁到學校
不需要專人照顧。
再回頭看看校犬計畫
從文件中,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學校認養浪犬,不需要專人照顧。這計畫,我想可能是因為有幾所學校因為收養浪浪變成明星校犬而想要仿照,例如安溪國中的可樂、龍井國中的小朋友,或者是已故的鼻頭國小莉莉。可是卻沒實際了解,這些明星校犬都是由專人在照顧,下課時也是跟著老師回家!照顧的老師不知道花費多少心力去教導和調整狗狗的行為,只是你不知道。
只是飼養在學校,提供伙食,這樣跟校內就地餵養浪犬有什麼差別呢?米爸巡迴的學校中,有一所就是校內「餵養」,那隻因計畫成為的「校犬」,無專人照顧,平常不太接近人,所以餵食也是採放任方式。遇到假日的時候除非有老師或同學主動前往餵食,不然就是假日前囤積食物。更誇張是打預防針,還要用吹針才能抓到狗!?
餵養和飼養的差別
餵養:定時放置食物,對於健康、衛生、行為等無法完全管理或者不管。
飼養:從日常生活起居全部管理和照顧。
無受過相關訓練及課程
多數的浪浪因為在外流浪,除非信任人類的,不然多數對人類存在警戒心,甚至存在攻擊性,進入收容所後因為壓力和驚嚇,許多行為都會變得更敏感。領養單位和負責的人員有無接受相關動物行為訓練,領養單位是否師生進行宣導,及浪浪在行為調整上是否能逐漸變的穩定?
再回頭看看校犬計畫
完全沒提到需要接受相關課程和持續訓練,校方也不需要對學生進行衛教宣導。我們巡迴中的一所學校,因計畫所領養的狗狗就是會咬人,所以校方綁起來,還請教米爸要如何訓練。
我們跟著校園巡迴生命教育的動物助教最重要的就是穩定度,因為就怕學生一些行為也容易造成狗狗壓力的累積,或者激怒狗狗,甚至故意去挑釁狗狗而造成意外。學校是一個公共區域,有許多孩童。已不像家庭領養狗狗這麼單純,這潛藏著許多危機。沒有經過專業行為獸醫或者訓練師的評估,怎可以將未受過訓練狗狗或未由受過訓練的飼養人員帶領下,直接將狗狗放入學生群體中?生命教育 和 寵物友善
計畫中一直在提生命教育,確實生命教育範圍很大。如果僅是關懷生命、尊重生命,這做到了。但台灣缺乏的從不是關懷生命這件事情,而是【飼主責任】。文末提到創造寵物友善城市,什麼叫做寵物友善?米爸對於寵物友善有更新的定義。
寵物友善必須對寵物其身心都健康才叫做友善
不是可以出入,提供相關服務就真的叫做友善,如果你的環境對寵物身心會造成影響就不能稱為友善。例如寵物展,對寵物身心壓力極大,根本不是寵物友善的場合。在學校未正確對學生進行衛教宣導及規範,多數的學生僅會造成狗狗恐慌而以。
再回頭看看校犬計畫
從沒專人照顧、就地餵養、公共區域不牽繩、沒有去學習相關知識,光這幾點就已經是最錯誤的飼主責任示範了,更何況沒專人照顧下,衍生的許多健康、衛生等問題。未對全校師生進行衛教宣導,告知正確安全和狗相處的方式,未告知該有的狗狗行為相關認知。你要我們的孩童直接在學校接收這些錯誤的飼主責任方式及暴露在潛藏的危險下嗎?

校犬計畫可以做得更好
- 浪犬收養需經過評估和訓練。
- 需指定專門照顧的老師,下課須跟著老師回家,不可養在校內。
- 專門照顧的老師必須要接受相關訓練。
- 照顧者及犬受過相關訓練後,行為獸醫確認無問題後才可進入校園。(頒證)
- 領養學校需定期進行全校師生關於校犬的衛教宣導。
最後,希望學校不是為了輔助而去領養,後因為發生意外又將他送走。校犬計畫不該是變相將收容所的壓力轉嫁到學校,更不該是一顆潛在的未爆彈,當爆炸後產生輿論,造成負面成效。而是要提升孩童對於飼主責任及尊重生命、他人的養成,才有可能降低棄養率,改變未來。